首页 > 财经 > 正文
分享到:

国产金融IC卡芯片:打响突围之战

时间:2015-02-03 15:11:17 来源:赛迪网 评论:0 点击:0

华虹设计的产品通过国际EMVCO认证、CCEAL4+认证以及银联卡相关认证,其金融IC卡产品完成了在工商银行和鹤壁银行的国密试点,实现了批量发卡。

国产化进程要有明确计划

随着国产芯片的规模应用推动,产业链也能够被带动起来,包括芯片工艺升级、模块封装、卡片制造加工、嵌入式软件开发在内的能力会逐步提升。

在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内芯片设计企业的推动下,国产金融IC卡芯片在2014年有了小批量出货。然而,其出货的总量不超过1000万张,其中大部分还都应用于金融行业卡,例如带有金融功能的居民健康卡芯片,只有很少量是用于标准的金融IC卡。对比2014年金融IC卡新增发放6亿张的数量,国产芯片的使用量微乎其微。

“国产芯片目前市场推广的矛盾,主要是受限于国内商业银行对国产芯片的接受程度。”刘劲梅向记者强调。向商业银行推广的不顺遂几乎成了每家国产芯片企业都会遭遇的窘境。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所副所长温晓君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这主要是三种原因导致的。

首先,在换芯之初,国外芯片企业用CC认证和EMVCo认证引导银行作为产品的要求,但中国不是国际CC的互认国、银联也不是EMVCo的成员,国内芯片产品要获得这2个认证极其困难。其次,是国内金融领域使用国产技术、设备的安全问责、免责机制尚未建立,银行使用国产IC卡芯片意愿不强。最后,是国际巨头利用资金、技术优势,以“价格战”的形式击败国产厂商。

事实上,随着国产芯片的上市,国外芯片价格已经从最初的十几元下降到5元左右,而且价格还在继续下降。国产芯片刚刚推出,就要面对价格竞争压力。

随着2015年中国金融IC卡迁移全面启动,留给国产芯片进入市场的时间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少。“最乐观的预计,2015年国产芯片在金融IC产品领域将占据10%~20%的市场份额。”华虹设计金融产品线总经理贾峻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对于银行来说,他们更多关心未来业务开展的方便、高效,以及金融安全对企业信誉构成的影响。”温晓君向记者解释道。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必须做好准备。一方面,要随着产品工艺的提升、安全设计的提升,不断推出更好的产品,提升产品性价比;另一方面,提升产品的性能、依赖于产品多行业应用经验积累,金融的跨行业合作范围将更加广泛。

随着国产芯片的规模应用推动,产业链也能够被带动起来,包括芯片工艺升级、模块封装、卡片制造加工、嵌入式软件在内的能力会逐步提升,并进一步带动应用创新与发展。曹斌则向记者指出,除了国产芯片企业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尽快制定推进金融IC卡国产化进程的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应用数量规模,多方协同。例如,各银行设定国产芯片的发行比例,通过经济鼓励的方式支持银行发行国产芯片,促进国产芯片的规模化商用。

“银行卡产业链各方都在努力,要形成合力,稳慎为上。”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