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党支部书记陈川做案例分享
人民网都江堰12月3日电 三会村距苍溪县城32.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4.5公里。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1亩,有效灌面910亩,林地面积4050亩(其中退耕还林78亩)。森林覆盖率为46%。全村辖7个组,368户,1235人,妇女577人,有劳动力532人,外出务工人员382人,建卡贫困户60户214人。一年多来,三会村牢牢把握省委组织部联挂帮扶机遇,按照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文旅一体的总体定位,发展红心猕猴桃+乡村旅游、生态养殖、特色种植的1+3特色产业。
扶贫攻坚队伍日益壮大,如何最大化发挥各自职责呢? 四川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党支部书记陈川先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
三会村党员只有39个,常年在外打工的有13个,年岁高,卧床不起的有3个,在家的只有23个,村组干部中是党员的就有13个,为了让更多党员履行党员职责,三会村制定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积分制管理等,同时让以前的村老党员干部再次履职,比如进入民生服务党支部、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党支部等等,让他们的威信和威望能通过一个平台展示,虽然基本没有待遇,但是他们愿意为村再加一把鼓劲。对于在外的党员,从去年起,坚持以村支部的名义每季度向外出单寄去一封信,信里面主要是通报村里的情况,告诫党员该如何加强学习履行义务,同时向他们收集意见和建议。
以三会村为中心,联合周边的马虹、双树两个村组建了三会现代农业园区,成立园区党委,三会村成为园区党委下的社区党总支,下设了产业发展、合作经营、民生服务、职业农民教育培训4个党支部;同时从以前每个生产小组是个党小组,现在重新按照聚居区域成立了4个庭院党小组,这种纵向+横向的党建引领模式,对扶贫攻坚乃至以后的新村基层治理和管理都起到了很好的驱动作用。
为了使扶贫攻坚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有序开展,村子租用了老百姓的一套民房作为建设指挥部,同时也兼做村两委的办公室阵地。所用干部每天按时签到,并佩戴党徽和扶贫工作队队徽,每周坚持责任清单的制定和工作落实情况的通报,真正做到了各项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
村里群众有诉求怎么办?陈川介绍,通过给群众打“红条”的办法进行办理登记。基层党组织将“红条”建立电子档案,实施到期预警和定期销号,通过这种方式,既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诉求,密切了党群联系,又有效防止了少数党员干部回应群众诉求说大话空话、久拖不办、到期不理等现象发生。(朱磊 阎梦婕 贾茹 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