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龚海华作案例分享
人民网都江堰12月3日电 12月2日,以“深化农村改革与基层治理创新”为主题的第四届成都村政论坛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举行。此届论坛由人民网联合成都村政学院举办,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干部和专家学者,围绕“精准扶贫”这一焦点话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十八洞村是典型的贫困村,群众的思想观念非常滞后,存在严重的“等、靠、要”依耐思想。为扭转老百姓的这种思想,十八洞村宣传精准扶贫政策,鼓励群众充分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创新推行村民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的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来引领。2014 年,花垣县委抽调5名党员组成了十八洞精准扶贫工作队,同时选派第一支书驻村,工作队长和第一支书的党组织关系下转到村党支部,全力支持两委班子开展工作。在村委换届选举中推行“两述两评”制度,通过竞争上岗,班子得到“换血”,为脱贫攻坚奠定扎实基础,筑牢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
要想脱贫致富快,规划引领是关键。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队进村后迅速开展工作,深入农户调查了解,掌握全村4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25户农户基本情况并建好档册。在国家扶贫开发办和国家旅游局的关心下,协调安排成都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义务为村里乡村旅游进行了详细的整体规划,为十八洞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定好了方向。
十八洞村山高路远、交通条件恶劣、人多地少,全村村民生活非常贫苦。如何找准病根对症下药,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成为摆在十八村组干部和群众面前的难题。为此,该村通过找准贫穷病根,选准致富产业,发展劳务输出经济,发展以苗绣织锦为主的加工业,发展以农家乐、红色游为主的旅游业一系列措施推动十八洞乡村减贫脱贫。
会上,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龚海华分享了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探索出的4条“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一是按照“跳出十八洞村建设十八洞产业”的新思路发展猕猴桃产业;二是全村225户农户中每户种植冬桃10棵、黄桃10棵、养殖稻花鱼300尾,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同步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三是探索出了用道德和诚信的力量来管理和约束村民的办法;四是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探索股份合作扶贫、电商扶贫、资金整合模式、相亲扶贫、金融扶贫以及培养“农民解说员”引领乡村旅游等一系列的创新扶贫机制模式来实现脱贫目标。
近年来,湖南花垣县十八洞实施“思想建设、产业建设、设施建设”三大建设,共投入扶贫资金1532万元,积极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精准扶贫经验。2015年,十八洞村实现人均纯收入3580元,比2013年增加1912元,增长率115%,累计脱贫136户542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第三批全国宜居镇村”、“省文明村”、“州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殊荣。(朱磊 贾茹 阎梦婕 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