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分享到:

凝聚思想共识 汇聚发展合力---第四届村政论坛综述

时间:2016-12-05 10:20:08 来源:人民网 评论:0 点击:0

这是一次氛围宽松、集腋成裘的“思想碰撞”。

这是一次推介交流、回应实践的“精神之旅”。

村政服务工作怎么样既有理论高度能接“天线”,又能贴近基层接“地气”?12月2日至3日,第四届村政论坛在都江堰成都村政学院举行。此次论坛聚集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学员一起就精准扶贫、农业供给侧改革、基层治理创新等话题进行研讨、交流,以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

全国基层治理创新汇聚 顶级专家现场点评

第四届村政论坛是在四川省委组织部、成都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由成都村政学院与人民网联合举办的。论坛上,全国各地基层治理创新做法汇聚都江堰。如用美丽环境带来经济回报的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突出机制转型,培育社会组织,让社会组织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 都江堰市灌口街道的经验分享让与会人员普遍感到,社会治理由政府一元治理向政府、市场、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多元合作治理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共乐镇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因此缺乏集体经济的支撑成为影响其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村干部们认为,加强集体经济建设,迫在眉睫。

现场每一个基层创新经验分享后,都有包括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副主任王刚、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等长期聚焦基层实践、关注农村发展改革的知名专家学者对案例进行专业点评及分析。

此外,本届论坛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组织现场观摩调研“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都江堰实践。近年来,面对多重转型背景下的基层治理难题,都江堰市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深化、提升基层治理实践经验,探索了一条新形势下融党的领导、群众主体和依法治理为一体的“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管理、群众主体、多元支撑、依法治理”的基层治理模式。

成都村政学院在基层治理方面,创新构建“三大平台”。建立基层治理“案例平台”,通过问卷调查、纪实访谈、驻村调研等方式,收集了具有文献价值的原始素材6000余份,形成了涵盖党的建设、基层治理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案例库。搭建基层治理“咨政平台”。坚持训研结合,组建咨政团队,通过专家“座诊”的方式,成功为社区集体资产股份分割、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等问题咨询提供了可行性解决方案。开创基层治理“交流平台”。连续举办三届“村政论坛”,通过搭建线上线下“村政”交流平台,实现受训学员与授课专家零距离交流,达到学员“受训一次,终身受益”,专家“授课一次,终身关注”。

“基层治理需要找准着力点,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建设一个平安的,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副主任王刚说。

东西部交流经验做法 凝心聚力落实精准扶贫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作出到2020年全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承诺,吹响了决战脱贫的冲锋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加快推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用越来越明显,广大贫困地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中也积极探索和创新很多模式和经验。

在本次论坛“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官亭镇什里村村主任张建国分享了自己如何带领村民致富的新路子。从筹资建厂,把一部分农民变成工人,和城里人一样月月拿到工资,到如今挖掘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引导乡亲们共同致富,扩大产业链,这些做法不仅为当地税收做出了贡献,更解决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四川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党支部书记陈川介绍了村里精准扶贫工作实践。该村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按照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文旅一体的总体定位,大力发展1+3特色产业(红心猕猴桃+乡村旅游、生态养殖、特色种植),努力建成全国一流农业园区和中国脱贫奔康文化旅游目的地,三会村也于2016年7月更名为三会社区。

如何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宁夏灵武市郝家桥镇泾灵南村党支部书记何韬谈了自己的看法。泾灵村是2012年从泾源县搬迁到灵武市的生态移民村,为了改变建档立卡户的贫困落后面貌,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村委班子根据贫困群众意愿,拓宽增收路径,让贫困群众增收不掉队。特别是针对留守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对这些人群也制定了脱贫发展计划,实现“特殊群体”脱贫产业全覆盖。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局巡视员张建军建议,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思想工作力度,“扶贫先扶智”,给贫困群众送技术、送知识、送办法;研究更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政策举措,把所有的政策和个人的努力捆绑起来;通过合作社等把群众组织起来,让他们自觉参与脱贫攻坚;通过产业发展来带动农村贫困户脱贫,通过发展产业以及新型劳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农业供给侧改革成热门话题 各地都有“良方”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如何来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首先就要调整优化农产品的产品结构,不能再以增加产量来论英雄,要为消费者提供合适产品,同时要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的信任度,另外还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使农产品的加工跟旅游产业结合,搞农村旅游等等。另外还强调,目前像供大于求的产品去库存需要一个过程,将来农业改革中,还要降低农业生产和流通的成本。

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践中到底怎么改,本届论坛设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单元,邀请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镇党委书记彭天宇、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勤丰村党委书记张建昌和辽宁大连瓦房店谢屯镇党委书记毕勋等3人做交流发言。

成都市龙泉驿区的经济综合实力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十强县”首位,而所在的茶店镇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因大力推广水果种植业,逐步形成了水蜜桃、枇杷、油枣、李子、柑橘为主导的水果产业结构。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勤丰村的主要做法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通过构建一个兼备农产品销售流通、信用科技和生产生活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等多功能,统一而又多元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谢屯镇努力推动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休闲养老特色小镇。“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带来了新契机,使谢屯镇由过去单一的农业大镇一举转变成为今天以休闲养老为主导的旅游强镇。” 谢屯镇党委书记毕勋在发言中这样说。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室主任刘年艳在论坛点评发言时讲到,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构建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要。要在创新中把握发展机遇,推动资源创新,建立多元性引领性高端性农业;推动产品创新,建立现代市场性农业;推动营销创新,创建区域市场服务综合体;推动市场创新,构建现代农业市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深化农村改革与基层治理创新”。与会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和参训学员共同对当前“三农”问题中的“基层治理、精准扶贫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等焦点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的研究创新。

以汇集“村政”研究力量,凝聚“村政”改革共识,构筑“村政”智库平台为己任的成都村政学院,必将在奋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成长。(朱磊、宽容、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