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协作同心治贫 “输血”变“造血”实现智力帮扶
人民网都江堰12月2日电 今年7月20日,在银川举行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明确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成功举办了三届的基础上,第四届成都村政论坛于2016年12月2日至3日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举行,本届论坛由人民网联合成都村政学院共同举办,主题为“深化农村改革与基层治理创新”。论坛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成效,完善省际结对关系。在此基础上,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探索乡镇、行政村之间的结对帮扶。
西海固苦甲天下。那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柴米油盐靠政府补助。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官亭镇什里村村主任张建国便是从那里来到都江堰参加此届村政论坛。
“作为一名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张建国铿锵有力地说道。
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张建国先后建起了2个淀粉厂、1个粉丝制品厂、粮油加工厂、苗木培育基地等,解决本村和当地农民就业500多人,职工月工平均资3000多元。同时,他还成立了爱心慈善助学济困基金会,累计捐资助学与帮困达165万元。
然而,张建国并不满足于此,他把企业发展方向聚焦到六盘山红色旅游产业上,采取投资入股,增资扩股等方式,筹措民间资金,成立了宁夏家道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运行后,预计仅基地乐园就可解决1200余人就业,同时可带动全市旅游、餐饮、住宿、农产品深加工、民间工艺、民俗用品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解决当地农民就业。
“通过20多年的创业发展,我深深体会到,脱贫致富离不开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政府的扶持,离不开群众自身努力,更体会到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我们缺乏超前的思路与理念、缺乏专业与管理人才、缺乏先进的技术、缺乏发展资金、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我们也一直在探索中、寻求中、努力中。”在第四届村政论坛的演讲台,张建国由衷地希望发达地区的村镇给予他们指导、帮助、规划,在资金上以及人力上给予支持。
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有一位29岁的党支部书记龚海华,近三年来,他们实施“思想建设、产业建设、设施建设”三大建设,共投入扶贫资金1532万元。
论坛上,龚海华言简意赅的总结出关于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并同与会人员分享。他说,要压担子,创造成才的条件;引路子,为村干部提供成才的保障;给位子,为年轻村干部搭建成才的平台;扶梯子,为村干部营造成才的环境。
听完龚海华的发言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郝家桥镇泾灵南村党支部书记何韬略显激动地说:“他们在发言中提到,村上不仅抓产业发展,更找准了定位,这值得我回去深思及学习。”
提及第一次参加成都村政论坛的感受,何韬表示,“这个论坛很接地气,发言的嘉宾都是乡镇、村级有基层经验的一线工作者。他们讲的都很实在,说到了我的心坎上,他们所提到的困难有些也是我们村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结合当地实际总结的经验同样值得我们借鉴。”何韬说,“我这次来到这里,不仅是做一个交流发言,更重要的是要与发达省份结对子。借助村政论坛这个平台,我也与一些参会嘉宾互留联系方式,更加方便以后沟通交流。目前,我也正在积极与福建一个先进村促成结对帮扶协议,希望能达成共识。”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局巡视员张建军从四个方面讲到今后的举措。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思想工作力度,“扶贫先扶智”,给贫困群众送技术、送知识、送办法;研究更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政策举措,把所有的政策和个人的努力捆绑起来;通过合作社等把群众组织起来,让他们自觉参与脱贫攻坚;通过产业发展来带动农村贫困户脱贫,通过发展产业以及新型劳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20年前,一纸《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将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10个省份紧紧联系在一起,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源源不断地输入西部,从此开启了东西扶贫协作的壮丽征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东西部对口帮扶,必须鱼渔并授,协作两地更应着力在从“输血”到“造血”转变中下功夫,同心治贫。如今,东部与西部之间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在此框架下,扶贫协作双方高度重视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不断创新协作方式,扩大协作范围,努力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