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动态 > 正文
分享到:

【小学】为何必须要教孩子学会“打架”?

时间:2014-11-19 12:02:28 来源: 评论:0 点击:0
 

 

善良非无能,宽容非软弱

 

当下,家长对校园暴力持有两个相反的意见。

 

 

有一类家长认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孩子要培养狼性和血性,在受欺负的时候以暴制暴,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因为一个懦弱,忍气吞声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立足的。

 

相反的观点是:好斗的孩子赢得了现在,但赢得了未来吗?以暴制暴就像是用一个错误来回击另一个错误,环环相报只能错上加错。当我们一面希望孩子善良宽容,一面又教他们以暴制暴,岂不是互相矛盾吗?

 

今天的自卫回击,谁能保证不变成明天的暴力相向?善良不是无能,宽容不是软弱,我们应该对暴力说“不”。

 

专家认为——不如让孩子认识校园暴力,学会打架保护自己!

 

分清敌我,灵活应对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通过打架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知识,如何在挨打时降低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避免激怒对方、怎样相互原谅等。”

 

孩子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对比双方战斗力,以及老师的态度,决定自己是还手、躲避、和这个孩子化敌为友,还是去请大人帮忙。

 

“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总意味着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家长三招传授如何“打架”

 

 

第一招:让孩子理解“被人欺负不是没用的表现,每个人都会遇到”。

 

当孩子哭诉时,你应该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轻轻地抱着孩子,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且消除孩子的不安。同时对孩子表示同感:“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委屈。”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询问是怎么回事,确定是孩子受委屈之后,要给予安慰,让孩子明白被人欺负不是因为自己没用,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让孩子尽快摆脱气馁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第二招,观棋不语真君子。

 

家长们在发现孩子们出现交流冲突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只要没有发生危险,就只做个冷静的旁观者,不出手干涉,不替孩子强出头,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我们不可能时刻护在孩子身边,在你可控的范围内,训练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才是制胜高招。

 

第三招,教会孩子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怎样保护自己,并寻求帮助。

 

 

想要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的深厚内力,可不在一朝一夕,家长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靠强健的体魄让孩子们面对劣势不会吃亏,不怒自威的自信人格能在关键时刻震慑恶势力。

 

江湖有名言,出门在外靠朋友,每个孩子要学会交朋友,有自己的“圈子”,当你拥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圈子”的时候,无论多调皮的同学在跟你动手之前还是要三思你“圈子”的威慑力。如果还是无法解决,那就只有最后一步,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

 

绝对不能简单地和孩子灌输“该不该还手和不还手”的问题,学会“打架”的意义在于,学会“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