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动态 > 正文
分享到:

亦沉亦浮——步鑫生

时间:2013-11-19 15:40:19 来源:科技资讯网 评论:0 点击:0

1984年5月21日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主席台上与步鑫生委员亲切交谈(戴纪明摄、林坚强翻拍)

起家立业年少时

1934年,步鑫生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的一个裁缝世家。1950年他跟着堂哥在自家开的店铺里学做裁缝。他所在海盐衬衫总厂由1956年成立的武原缝纫合作社发展而成,1979年10月更名为海盐衬衫总厂。全厂职工不过三十来人,固定净资产2.2万元,全部自有资金不足5万元,年利润5千元。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改革,以星火燎原之势燃烧整个华夏大地,步鑫生就是那个时代的宠儿。早在1978年,还是车间主任的步鑫生,就曾提出过奖励工资等改革建议,但未成功。接任厂长之后,快刀痛斩计划经济带来的体制弊端。第一刀——砍了“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在车间实行“联产计酬制”;第二刀——改革不合理的劳保福利制度,请假不发工资,若真生病要由步鑫生决定是否补贴。第三刀——砍“铁饭碗”制度,规定:严重影响生产秩序、屡教不改者除名,不顾产品质量、态度恶劣者除名。1984年4月1日新华社文章《步鑫生的“上下内外观”》介绍他勇于改革的精神风貌,打通改革经络:对下——不怕后进群众吵闹;对上——不怕错误领导的压力;对外——不怕社会上的闲言碎语;对内——不顾亲友的劝阻。步鑫生体的改革语“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你砸我牌子,我砸你饭碗”、“工钱工钱,做工才有钱”、“劳保劳保,有劳才有保”将他推向舆论的高潮。

但是,成绩斐然。《海盐史志》2011年第1期介绍,1981年6月,担任厂长带领全厂职工大胆探索,勇于改革,企业迅速发展。1983年,陆续开发“双燕”男女衬衫、“三毛”儿童衬衫和“唐人”高级衬衫三个名牌。海盐衬衫总厂生产衬衫100多万件,工业总产值达到1028.58多万元,利润58.8万元,上缴国家税款49.5万元,分别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长4.3倍、4.2倍和2.6倍。职工由10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产品畅销上海、北京、广州等24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浙江省第一流的专业衬衫厂。该厂成为海盐县首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浙江省最大的专业衬衫厂,1985年职工达1043人。海盐衬衫总厂“生产上抓紧,管理上从严,经营上搞活,生活上关心”的办厂方针得到中央肯定并推广,其改革创新精神在推动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发挥了先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