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象派 | 毕加索——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
后印象派关键性人物毕加索,他是这个时代分水岭式的人物,从他开始,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有了区分和界限。毕加索最大的特点容纳百川,他的一生基本涉猎了所有的艺术形式。毕加索是西班牙人,西班牙是出艺术大师的国家。
毕加索27岁以前经历蓝色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画面色调偏冷,冷是一种负面情绪,比较悲观,这和他的命运息息相关,年轻时没钱、没名,日子比较难过,但却非常有情调。《拿烟斗的少年》拍卖成交价1.5亿美元。想想他的处境那么困难却还有抒情的一面。
《亚维农的少女》,27岁时办了一个展览,这幅画2×2米,跨入红色时期。早期是蓝色时期,从现在开始进入红色时期,也是他成功的开始,主要特点是色彩饱满艳丽,张力大,而且非常热情。大家仔细看,面具部分是以非洲木雕为原形,具备了原始特征,而面具下的头像透视和角度被颠覆了。这幅画是赤裸裸的表达,有原始的感觉,奠定了立体主义诞生的基础。首先,角度变了,透视变了,画面被几何形状割裂了,分成不同的几何形状。立体主义最重要的标志是改变角度、改变视线,原来视线是从一个角度看现实,从一个角度看画面,而立体主义将正面、侧面放在一个平面上,这边是侧面的嘴、鼻子、眼睛,这边是正面的面部和眼睛。
“改变视线”的手法从塞尚开始,毕加索创造立体主义是一个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不改变视线,我们会始终认为大地是平的,如果我们改变视线站到高空中去看,我们会发现大地不是平的,而是圆的。霍金说如果换一个角度,时间也能弯曲,实际上这是一种革命。“换角度”、“改变视线”于画面之上也是一种革命,我们理解的现实、表达的现实和绘画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毕加索开始,绘画和现实可以完全没有关系,这是立体主义比较典型的作品。
毕加索的一生基本涵盖了前面讲的所有内容。为什么说毕加索伟大呢?我们一生中可能在某一方面做出成就,有所突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毕加索几乎集各种才能于一身。毕加索的画到底好不好看?不管是艺术家还是普通人,是学生还是老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应当平心而论
《格尔尼卡》非常著名,绘画题材源于西班牙内战,他是西班牙人,对西班牙内战表达了深深的同情。这张画的复制品在美国联合国总部大厦是和平主义的象征,它是批判战争的绘画,表现内容是战争场景,有炸弹轰炸、建筑物倒塌、挣扎的人群、死亡的人群,有母亲、孩子,有死亡的母亲、死去的孩子,还有斗牛,作品是对战争的讨伐。这幅画包含超现实主义因素,如果用现实主义方法描述一个战争场景一定不是这样的,他运用梦幻的又具有现实特征的因素,比如挣扎的人、叫喊的人,将其夸张了、变形了,这种更强烈的、更夸张的,具有表现主义特征的因素更具有表达性,这种方式也最贴切,如果换一种方式可能就没有那么鲜活和强烈了。这幅画五米多长,不到三米高,在法国世界博览会上展出,是一幅非常伟大的作品,表达内心、表达现实、表达态度这么强烈,且这么具备典型性。这种伟大不在于我们看到了什么,而在于感受到了一种精神力量。
毕加索非常高寿,72岁才要孩子,75岁处于古典主义时期,画的人物唯美、古典、温情。他的一生走过了所有的路,从浪漫主义到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原始主义、超现实主义。有一个令很多人非常质疑的问题是毕加索的画挂在屋里好不好看?很多人会排斥,但这只是毕加索一个时期的作品,不能一概而论。毕加索是非常伟大的艺术家,但不一定是非常好的画家,他具备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流派的大师所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