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APP举报总体情况
1.2 APP举报具体情况
2 APP核查基本情况
2.1 被核查APP安全级别
2.2 被核查APP主要问题
2.3 被核查APP敏感权限
3 APP下架基本情况
3.1 被下架APP总体情况
3.2 被下架APP危害情况
3.3 1月份APP举报处理情况
3.4 1月份不良APP名单
1 APP举报基本情况
1.1 APP举报总体情况
2016年1月,12321举报中心共接到手机应用软件(APP)举报47383件次,有效举报5563件次。结果如图 1所示。
举报系统根据举报来源商店、应用开发者身份,以及检测引擎对APP的初步检测,确定是否有效举报。对有效举报涉及的APP,系统将其分配给支撑“安全百店”的10家安全厂商做进一步的检测,作为对被举报APP做进一步处理的依据之一。

图 1 APP举报基本数据
1.2 APP举报具体情况
2016年1月,游戏娱乐类APP占被举报APP的绝对多数(87.9%);游戏娱乐类APP存在安全风险的绝对数量最多;被举报次数最多的APP是植物大战僵尸,达556次。
从被举报APP的类别来看:1月,被举报APP的类别结构如图2所示(按件次计算)。游戏娱乐类占绝对多数,达87.9%;第二位是生活类占4.4%,第三位是社交类占4.2%,第四位是系统类占2.7%,理财类占比最少,为0.7%。与2015年12月相比,1月被举报APP中游戏娱乐类APP占比有较大幅度上升,其他四类APP占比均有所下降。

图 2 被举报APP的类别结构
2 APP核查基本情况
2.1 被核查APP安全级别
风险等级的评定,由各安全厂商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11年5月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恶意代码描述规范》给出。
从被举报APP的安全级别看:2016年1月,被举报APP经支撑“安全百店”的10家安全监测机构分别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被举报的7326款APP中,存在安全问题的APP有3595款,低度风险1429款,中度风险1734款,高度风险432款。

图 3被举报APP的安全情况(按款数)
2016年1月,风险APP被举报量最多的是一款名为“植物大战僵尸”的APP,如图4所示,被举报了556次;其次是“火线狙击”,为345次;排第三位的是“光头强快跑”,为335次。

图 4风险APP的归类(按款数)
2.2被核查APP主要问题
通过对1月份被核查的21款典型APP的个案分析,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改号软件问题。有23.8%被核查APP存在篡改手机号行为。改号软件能够任意更改显示号码,使得呼叫原号码无法查寻,由于其隐蔽性强的特点,不法分子频频利用其进行诈骗,在年底此类诈骗电话骤然增多,让众多用户深受其害,针对改号软件的举报和反映也日益强烈。改号软件是电信诈骗的重要环节,从源头切断改号软件的传播渠道尤为重要。工信部开展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以来,12321举报中心一直重点加强对改号软件的审查力度,联合多家应用商店对改号软件进行全面清理,坚决遏制改号软件的传播。12321举报中心提示,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对于涉及钱财的信息务必反复核实,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账户信息,避免个人财务遭受损失。
其二,无法正常使用问题。有9.5%被核查APP存在登陆出错、无法定位、无法正常使用等情况。
其三,色情问题。有66.7%被核查APP存在色情问题,包括用户发布色情信息、提供色情服务、发布色情图片、视频和文字等情况。

图 5被核查APP主要问题
2.3 被核查APP敏感权限
1月份,核查人员对抽取的21款APP敏感权限(安卓系统)进行了个案分析核查,结果发现,获取网络状态、获取WiFi状态、访问网络这三项权限位居前三,获取敏感权限内容前十名如图6所示,平均每款APP用到了系统敏感权限约8.7种。APP调用过多权限容易出现越权行为,导致用户的敏感信息被随意读取,甚至威胁到手机用户的隐私安全,潜在危害不容小视。

图 6被审核APP获取敏感权限情况
APP越权行为指移动应用在自身功能不必需的情况下,越界抓取用户的敏感权限。APP越权可能会带来隐私窃取、恶意扣费、资费消耗、流量消耗等安全问题,而隐私泄露是骚扰电话、垃圾短信或网络诈骗等危害的源头。
3 APP下架基本情况
3.1 被下架APP总体情况
2016年1月,共有195款APP受到了12321举报中心和应用商店的联动下架处置。如图7所示,被下架APP数量比2015年12月份减少74款,环比减少27.5%。在195款具有危害风险的APP中,具有恶意行为的APP有143款,具有恶意广告行为的APP有59款。

图7被下架APP总体情况
备注:
危害风险含:低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
恶意行为含:恶意扣费、隐私窃取、远程控制、恶意传播、资费消耗、系统破坏、诱骗欺诈、流氓行为
恶意广告行为含:私自获取手机号、私自获取用户位置、私自获取安装软件、私自获取通讯录、私自加载可执行文件、私自启动服务、私自获取IMEI、私自读取用户账户、私自自启动、私自唤醒手机屏幕
3.2 被下架APP危害情况
从被下架APP的恶意行为来看:如图8所示,1月份存在恶意行为的143款被下架APP中,56.6%的APP存在“恶意扣费”情况,37.8%的APP存在“流氓行为”,25.9%的APP存在“隐私窃取”情况,42.0%的APP存在“资费消耗”情况,13.3%的APP存在“恶意传播”情况,4.2%的APP存在“诱骗欺诈”情况,4.9%的APP存在“系统破坏”情况,0.7%的APP存在“远程控制”情况。

图 8被下架APP恶意行为
从被下架APP的广告平台植入情况来看:1月份,30.3%的被下架APP中植入了广告平台,共植入不同广告平台216个,有植入平台的APP平均每款植入的广告平台为3.66个,最多的一款APP植入了23个不同的广告平台;有植入平台的APP中,植入比例较高广告平台如图9所示。

图9被下架APP植入广告平台
从被下架APP的恶意广告行为来看:1月份,有59款被下架APP植入了广告平台,不同程度的存在恶意广告行为。如图10所示,在植入广告平台的APP中,8.5%的APP存在“私自自启动”的情况,23.7%的APP存在“私自启动服务”的情况,13.6%的APP存在“私自唤醒手机屏幕”的情况,54.2%的APP存在“私自获取手机号”的情况,86.4%的APP存在“私自获取用户位置”的情况,23.7%的APP存在“私自获取通讯录”的情况,37.3%的APP存在“私自获取IMEI”的情况,22.0%的APP存在“私自获取安装软件”的情况,15.3%的APP存在“私自加载可执行文件”的情况。

图 10被下架APP恶意广告行为
所谓恶意广告,就是互联网上用流氓软件感染用户电脑或者手机强制推送的广告。恶意广告是当今犯罪组织首选的计算机劫持技术,受连累的计算机可用来创建强大的僵尸网络,除了强制推送广告,还用于身份盗用、企业间谍或其它邪恶活动。
3.3 1月份APP举报处理情况
1月,12321举报中心受理了网民举报的不良App共47383件次,联合相关应用商店对195款存在各类安全风险的不良APP进行了下架处理。12321举报中心接受的APP举报经核查后将确实存在问题的已经全部处理,及时处理率为100%。
3.4 1月份不良APP名单
为了更好的打击恶意与不良APP,12321举报中心在加大对不良APP处置力度的同时,也要对网友举报和反映比较集中的不良APP进行曝光,提醒APP所属企业履行法定义务自查、自纠,12321举报中心将对不良APP采取后续措施。1月份网友集中举报的不良APP包括爱聊、疯豆答疑、玩趣交友社区、漂流瓶子、在直播,上述5款不良APP主要涉及改号、色情等问题。
12321举报中心将对网友举报并经核查存在问题的不良APP予以口头警告、约谈、下架、提交至相关司法部门四种处理方式;约谈的APP企业要认真整改,在限期内提交整改报告并完成整改,完成整改的APP将恢复上架,未提交整改报告或到期仍未达到整改要求的将禁止上架。

12321举报中心提醒,如果遇到恶意与不良APP,欢迎广大网友举报,举报方式:
1、到12321.cn官网,详述不良APP具体情况;
2、在主流APP商店下载页面点击“举报”按钮,一键举报,百店联动;
3、12321手机助手:jbzs.12321.cn (目前仅支持安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