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主流的终端视频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专业级视频平台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网;门户级视频网站腾讯视频、搜狐视频;以及移动终端自带视频应用,如智能手机系统级视频应用。

土豆作为中国最早的网络视频平台之一,深耕多年历史悠久,跟优酷合并后其地位更加稳固。重心转至移动端后,其APP界面设计清晰、拥有大量独家资源,依然广受欢迎。与此同时土豆大量的广告业务也飘至移动端,打开视频封面广告必不可少,进入内容界面后,根据不同的视频内容及热度,广告时限也分为5秒、30秒、45秒、60秒、75秒等多种情况,最令人咋舌的是独播资源《极限挑战第二季》最新一期中,贴片广告时限达到2分31秒,都够玩一局《消消乐》了。

百度搜索“爱奇艺”,你会发现它的简介是这样描述的“国内首家专注于提供免费高清……网站”。请注意“免费”二字,事实上最热门的资源一般都得花钱才能看到,拿到《太后》独播权的爱奇艺会员制更是发展得如火如荼,而广告版块显然也没闲着,封面广告由宝马拿下,进入内容界面后,点击不同的视频内容,你会看到94秒、74秒、54秒、79秒、29秒等不同时长的广告,细心的用户可能会发现爱奇艺的广告时长都是以4或9结尾,相比其他视频平台的广告时长总是少1秒, 1秒钟于广告本身并没有多大影响,却给用户留下了好印象,这就是爱奇艺的精明之处。

腾讯视频发力较晚,但拥有QQ超级平台天然自带优势,用户基数庞大,一站式平台定位,能提供视频搜索、观看、分享、下载等一条龙服务,用户不用出站就能满足需求,这自然就形成了“用户多-流量多-广告多”的模式。腾讯广告的强大攻势是从封面广告开始的,点击应用可看到四个不同的封面广告(其他平台封面广告是同一家广告商),而随手点开一个视频,你会发现每次点击进去看到的广告时长都不是固定的,同一广告有55秒、35秒不同时长,而且同一视频资源上的贴片广告也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轮番播放,即你这一秒点击进去和下一秒点击进去看到的广告内容未必一样。这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腾讯广告多、广告位根本不够用。
手机厂商代表们
拥有千万级用户的国产手机大都配有系统级视频应用,魅族、华为、小米、OPPO都不例外。小米开拓高端机型之路受阻,为维持高估值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必然趋势,手握亿万用户的王牌没有不出手的道理,虽然最近MIUI广告门闹得满城风雨,但单从小米视频来说,其广告投放还算克制。封面广告跟其他视频应用相似,被新剧推广占据,而进入首页,随手点开一部电视剧,右上角的广告时长乍一看会让人受到惊吓,但仔细看会发现右下角显示5秒后可关闭,给了用户选择的权利,另外还有少量15秒的广告时长,但仍以5秒的广告时长居多,并不影响体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华为视频接入的是搜狐视频资源、OPPO接入的则是腾讯视频资源,而搜狐腾讯都是广告大户,且华为、OPPO没有帮用户买单的“传统”,所以华为、OPPO视频广告其实一点儿也不比小米少,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去体验看看。

从上述内容可看出终端视频几乎是都有广告的,赚钱的同时也被用户抱怨着,简直可以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但从MIUI的广告门还是能看出小米是最“受伤”的那一个。或许在广告路上还未启程的魅族现在需要更多的思考,如何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如何改善广告的呈现方式,如何平衡自身、广告商及用户之间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