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洞洞铅笔售价近20元,一支米菲宝珠笔(水性圆珠笔)售价50元……近日,记者在走访文具市场后发现,一批样式新颖、功能繁多的文具动辄几十甚至数百元,在俘获学生粉丝的同时也成了收割家长钱包的“利器”。
“文具刺客”跑偏了方向
继“雪糕刺客”之后,“文具刺客”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过去几元钱就能买到的铅笔、中性笔,现在动辄几十元、上百元,让许多家长直呼“肉疼”。尽管如此,一些家长或出于孩子喜欢,或顾及自身面子,还是会咬咬牙买下来。殊不知,这样做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这不但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建立理性消费观,而且“文具刺客”往往功能丰富,呈现玩具化特点,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学习。【详细】
样式新颖、功能繁多的高价文具,迎合了孩子们的童心。一些文具与“盲盒”“动漫”等联名,让家长掉进“文具刺客”的营销陷阱。从经济适用的角度而言,很多花里胡哨的“高价文具”,其实并不实用。
让文具提前“亮明身价”
文具是用来辅助学习的工具,实用、环保、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在文具的颜值上下太多功夫,使其变得亮眼,是本末倒置。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还可能带来危险隐患。去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中消协就曾发布文具安全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谨慎购买造型别致、带有装饰的“玩具化文具”,尽量避免使用颜色亮丽、带有香味的文具。因为不少“玩具化文具”容易造成孩子误吞、窒息,还可能含有一定的添加剂和塑化剂等,威胁孩子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高价文具和“文具刺客”的涵盖范畴并不相同。尽管“文具刺客”用高价“刺痛”了消费者,但其引发人们反感的更大原因在于“突袭”而不只是高价。价格标签“失踪”、商品混放等问题,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今年7月1日,《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开始施行。规定强调,经营者在标价时应当做到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商家要主动落实相关规定,让文具提前“亮明身价”、明码标价,避免购买者意外被“刺伤”。
让文具回归实用本质
面对文具市场的新变化,还需分情况看待。对于不符合相关生产标准、没有做到明码标价的产品,需要依法依规严格处理。而针对孩子们过度追捧高价文具的现象,商家要提升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不能利用他们心智不够成熟的特点布下“消费陷阱”;家长也要引导孩子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孩子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不被各类花哨的营销话术所忽悠。
文具说到底是写字画画做题之用,应该简单、朴实。让文具回归实用本质,剔除华丽、去除繁杂,防止学生掉入“文具刺客”设计的圈套,让他们用上简约环保、物美价廉的文具,这是家长的愿景,更是教育应有的追求。当然,市场经济下,这也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以上综合光明网、东方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