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逼互黑已经成为现在互联网营销的主旋律,并有愈来愈烈的趋势,现在互联网营销似乎走入歧途,那么,用户怎么办?
最常见撕逼互黑:天猫 VS 京东
6.18电商大战前夕,天猫出品一系列海报,直接撕逼京东,打响6.18营销前战博眼球,每到电商大战,两个老冤家必然开启撕逼互黑模式。
最无下限撕逼互黑:小米 VS 乐视
原本撕逼互黑也只是口水战而已,然而最近的小米与乐视的电视撕逼,从线上打到了线下,小米更是专门召开发布会抨击竞争对手乐视电视内容,还邀请记者与基金经理、分析师等参会,简直闻所未闻,为此乐视股价当天大跌,引起乐视股民不满,准备集体起诉小米公司违反《不正当竞争法》,显然为了营销已经失去了基本底线,引起业内震惊。
最得不偿失撕逼互黑:神州专车 VS Uber
神州专车通过一套海报,直接把Uber定义为不安全的黑车,结果被网民一阵痛批,拍摄海报的众多名人也纷纷倒戈,最后以神州官方道歉狼狈收场。另外一方Uber还没出手亮兵器,神州就已经败下阵来!
最寒心的撕逼互黑:北大 VS 清华
事实证明互联网的撕逼互黑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就连中国两所高等学府北大与清华也不甘寂寞。高校每年都会统计招生数据,这个数据往往会当作炒作和炫耀的资本。北大与清华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曾经是中国思想最活跃的高校,如今也走到这种地步,实在是中国教育之悲。
撕逼互黑之后,还剩下什么给用户?
用户体验与产品为王的时代,用户最终的选择是体验棒、产品好的服务。企业,或许应该少一些为了炒作而撕逼互黑的营销手段。况且撕逼互黑是一把双刃剑,拿着企业多年经营的品牌去玩儿火,也是非常不值得的。别通过撕逼互黑赢得用户之后,又在用户体验上让用户抛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