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牵挂科技,一家专注于定位及家庭安全解决方案的新创企业。对一家刚满“周岁”的创业公司来讲,牵挂在过去的一年交出的答卷,足以令绝大对数同行业者汗颜:
成立1个月不到,携智能化定位方案参加了腾讯全球开发者大会暨博鳌论坛;
2014年8月成立,暨以亿元级人民币的估值完成天使轮融资;
2014年9月,和腾讯开放者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成为首批QConnect智能定位方案接入商;
2014年10月,首版硬件工程样品定型;
2014年11月,1.0版 安卓版APP开发完成;
2014年12月,1.0版 IOS版APP开发完成;
2014年2月,和中国电信达成战略合作,牵挂的产品将进入电信营业厅的智慧家庭展区;
2014年5月,可供量产的PCB‘A定型,
2014年6月,和国内顶尖动漫产业奥飞达成战略合作,并拿下首批10万个智能童鞋订单;
2014年7月,就天翼的智能校园卡达成合作意向;
……
对于牵挂科技的创始发起人Jerry来说,牵挂已经是他第三次的创业。而这一年他和牵挂所经历的,远远超过当初的预计。
庞大的市场需求,尴尬的行业存在
一开始下定决心要做牵挂,是因为Jerry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
国内每年20万走失儿童:
900万奥茨海默症(老年痴呆)患者及4000万有病患征兆的65岁以上老人:
70%以上的用户丢失过手机,每年大陆市场可统计的丢失的手机就超过35万部;
国内每年光是被发现的流浪宠物就超过30万只,宠物走丢后找回率不到5%;
每年报备失窃的电动车总数超过500万辆,接近每年销量总数的近1/6;
……
而面对如此海量的消费者,Jerry觉得目前所有国内和定位设备相关的友商交出的答卷却不尽如人意。以国内进入这个市场最早、且产品已经更新3代的某款以儿童安全为理念的手表为例,其官方数据也仅宣称1代销量10万,2代销量50万,其他厂商的表现就可想而知。
“失窃,走失,这是几乎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可能面临的问题。能不能做这样一家企业,既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也实现公司层面的突破和创新?”
做出这个决定其实不容易。拿过单飞企鹅奖的Jerry知道,互联网企业涉足硬件制造,难度很大,哪怕像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都或大或小地载过跟头。但他觉得对他自己和牵挂而言,这一步必须向前迈出。互联网特质决定,5年或者10年就有一个新的趋势,现在智能化设备相关就是这个势,连雷军都说,要做站在风口上的猪。呆在窝里,怎么感受风口?
团队,磨合
下了决心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组建团队。Jerry首先把自己前两次创业的老搭档、同时也和他在腾讯共同奋战过的Terry拉了进来。 Terry是做技术的,而Jerry自己是做产品出身,两个人的磨合已经有很长时间,彼此非常了解。连Terry自己都说:我们俩是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有了Terry,牵挂就等于有了技术标杆。很快,他就架设了一只完备的软件开发团队,并且迅速地开始了APP的原型开发和设计。牵挂成立3个月之后,安卓和IOS的APP第一版就开发完成并且实现了全部基础功能,这和Terry的努力密不可分。
光有软件技术还不够。硬件是扁担另一边的那桶水。Jerry很清楚,“我自己纯粹做互联网出身,之前在硬件方面确实没有积累。”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在英国的同学张舒。张舒在深圳有一家超过千人规模的半导体代工厂,在这个行业有超过10年的经验,无论是供应链还是制造工艺,张舒都是个中好手。试着聊了一下,Jerry意外地知道,张舒的奶奶已经有了一点奥茨海默症的初期症状,张舒正在为这个事情犯愁。“基本上就是一拍即合。”Jerry说。
多年实业经验下来,张舒是那种说干就干的人。三下五除二把工厂关了之后,他和Jerry就开始在深圳蹲点,一家一家地拜访硬件的设计和开发团队。“基本上那两个月,我们把深圳所有大大小小的定位方案厂商都跑了个遍,像用筛子筛过一次。”Jerry说。最终,他们确定了一家很有朝气,也有成熟开发经验的硬件开发团队。
然而,互联网+传统的磨合难度远超过Jerry的预计——虽然他在之前就有过这方面的担心。深圳的硬件方案开发团队在不到2个月后就解散,对成立不到半年的牵挂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关键时候,Terry想起了自己的同学、在华为供职的Fisher。“嘴皮子都磨破了”,Jerry说。连着一个月飞成都和Fisher长谈之后,终于为牵挂签入了一只强有力的硬件团队,并且一路走了过来。
在解决了“后方”之后,Jerry开始折腾“前端”——销售层面的领军人物。“这个人很关键,因为牵挂是一家企业级的方案解决商。”想了很久,也聊了很多人,Jerry最后成功地让Jeffson——新浪无线的销售负责人,加入了牵挂俱乐部,完成了核心团队的搭建。
至此,牵挂科技已经成立8个月。
学费,填坑
“没少填坑。”回想这一年的经历,这是 Jerry最深的领悟。和很多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不同,Jerry在知道很多互联网出身的人转做硬件,都低估了硬件的壁垒。“这种壁垒,你不投进来是没办法知道的,事先说再多都没有用。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觉得搞这么个东西不难,那是因为他们真的不懂”。
即便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这一年走也是磕磕绊绊。最开始的深圳硬件团队是一个例子。更多的,还表现在互联网人对硬件理解的不深刻,和软硬结合时的各种冲突。举个例子,定位安全最核心的要求就是精度。“单单实现高精度是不难的,难的是要在精度、体积、功耗之间做取舍。加大天线,精度一下子就上去了,但功耗也就上去了。总不可能提供一个奇大无比的东西给客户吧?”Jerry说。而降低功耗,精度又会受影响。“当然我们现在是解决得很好了,典型静态待机功耗小于3mA,这个值在行业内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再举一个例子,硬件的ROM更新。“说起来都很简单,给个更新程序,你USB线插进去不就好了吗?高中生都会。一开始硬件团队就是这么干的”。可产品出身的Jerry不这么看。“这就是个坑。你让用户每个月都去插线更新,这不是等于自己给自己埋雷找吐槽吗?”可很多市售产品包括很多友商的产品就是这样,要么就是干脆取消更新。”取消功能很简单,但这不是解决问题是回避问题”。于是回炉,硬件和软件想尽办法,实现了无线更新。
除了填坑,Jerry最在乎的就是学费。“我的原则是,该填的坑一定要填,但该交的学费,能躲就得躲。很简单,这个学费我们交不起。”举个例子,外壳投产前得开模,而开个模动辄几万十几万,要是方案不确定,或者PCB要变更,那这模具就等于白开。“真是想尽了办法来规避这些学费。为了省模具的钱,我们甚至买了橡皮泥,自己手工做个样子,然后冻起来,看看形状是不是合适,能不能满足要求。”
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牵挂交付客户的成品,都只开过一次模具,也就是最终投产时用的那套。
融合,创新
Jerry自己做产品出身,他坦言自己不懂硬件,但是他懂产品和用户。什么样的需求对用户是有份量的他很清楚,而这些要求则被传达到产品、硬件、开发人员那里去。“对我来说,牵挂的最终用户,不应该单单是一个人,而应该是一切和家庭相关的人,事,物”。如果单从一个用户的角度去看问题,那牵挂就沦为和其他现有厂商一样,只能做一个或者几个有限的产品。
“(单一产品就是)一叶障目了。但牵挂的愿景是take care of everything。这就要求我们从原生的产品设计理念开始,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也需要从产品的各个方面去创新,去创造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单一剥离开来。我们一方面要把定位做深做透,同时也必须把握这个中心,绝不能动摇。”Jerry说。
而满足这一点,光靠牵挂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正如一开始谈到的庞大市场需求,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永续而排他地做到这一点。这也就是牵挂自己定位在B2B2C 一样:从企业客户的方案开始,快速而大量地获得用户,再通过运营的手段挖掘这些用户的价值,实现一个正螺旋效应,而不是只做一个方案解决商。
从结果来看,牵挂这今年给自己定的目标是10万个(产品)销售。现在看起来,通过和一些企业客户比如童鞋、电动车行业客户,还有针对C端的自有产品结合销售来说,已经超过这个目标了。而明年这个目标是20倍,也就是至少200万个(产品)销售。此外,通过和各种企业级平台的合作,牵挂还希望做到千万级的终端用户,来补充、完善其的地理位置信息数据库。“这样我们就能实现两条腿走路,真正实现以产品为驱动,并且从用户层面开始更高一层的运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