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那些事
目前看来,快充常见的有两种处理方案。一类是高压直充,一类是低压大电流。前者以高通QC 2.0/3.0以及联发科PEP为代表,几乎占据了现在市场大部分手机。后者以OPPO VOOC闪充为代表有着更大的知名度,特别是随着高通QC4以及华为SCP为代表的转变,以较低的发热控制受到用户青睐。
我们都知道手机充电过程需要经过电路降压,由充电IC来负责。可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充电IC在转换效率上不高,大多在89%左右。也就是说,18W充电有2W左右变成热量,24W就有接近5W。要是未来采用100W,那就是21W的热量散发出来,那手机的元器件早已被烧坏了。并且,目前的高压直充是直接将充电IC内置在手机里的,热量传导更加明显。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户更偏向于低压大电流的充电选择。
华为低压大电流快充温度明显较低
魅族Super mCharge的黑科技
魅族Super mCharge所采用的是何种方案呢?其实,魅族仍未跳出高压直充的圈子,11V/5A的配置,功率值高达55W,魅族仍坚持了高效的选择。那魅族的黑科技到底黑在哪?
首先还得从转换率上说起,魅族采用了全新架构的电荷泵技术,简洁高效地将两组电路组合在一起,单点功率放大了上百倍,将Super mCharge的转换效率从业界普遍的89%提升至98%,整整提升了9个百分点。
可别小瞧这9个百分点的提升,再次换算一下,18W仅有0.36W是热量,24W时也不过是0.48W。即便是魅族在MWC 2017上所展示的55W快充,也只有1.1W转换成热量。不仅做到了快,还确保了低温。甚至在未来提升到100W超高功率时,那仅2W的热量也才与目前主流的18W功率相当。从根源上解决高压直充所遇到的瓶颈。
其次所带来的好处,还有快充的安全性。或许担心类似三星Note 7 的悲剧发生,魅族此次在安全性上也下了狠功夫。Super mCharge 拥有电压、电流监控调节等 10 重安全机制。全新定制的安全电芯,可以做到 800 次循环充放电后依然拥有 80% 以上容量,足够用户正常使用两年左右,确保电池的安全性。
在数据线材选择上,选取了规格为 20V/8A,最高可传输 160W 的电力,留足三倍的安全余量,保证线材的安全。并且,Super mCharge内置E-mark安全芯片,能够智能调节电流、电压,使其在充电过程中,做到安全放心。
总体来讲,魅族的Super mCharge并未有什么颠覆式的创新,而是在高压直充这条路上找到了一个出口。这也就是魅族的黑科技所在。或许在未来,Super mCharge的双电路充电设计思路,能够兼容多种快速充电技术线路和电池,魅族自家的手机同时支持Super mCharge与高通的QC快充也不一定。这或许才是魅族追求快速、安全、低温快充的真正意义所在。